bet36体育在线

图片
教职工 学 生 访 客 校 友 信息门户
基层风采
润物无声,育人有道—药学院党总支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作者:李印省 侯婷婷    新闻来源:药学院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1099   发布时间:2019-12-05

为真正使主题教育活起来,让广大党员对党建知识入脑入心,增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药学院党总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党建活动。据悉该总支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实施路径和方式,并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让基层党建工作“活”起来

十八大以来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要就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提起基层党建,许多同志仅局限在开开会、学学文件,在落实上级精神时往往陷入“文山会海”的局面当中,让党建工作开展起来“枯燥无味”,味同嚼蜡,缺乏教育实效性和创新性。

药学院党总支不断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和载体,让党建活动“活”起来。他们充分利用教职工课余时间,把党建活动的开展融入到“唱”中,融入到“说”当中,融入到“演”中,融入到“赛”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方式,让广大的党员在愉悦氛围中接受党的洗礼教育,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做到“润物无声”。

基层党建形式之一:爱要大声“唱”出来

通过歌唱的方式唱出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今年的“七一”结合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药学院党总支开展了“摆党旗,宣誓词,唱红歌”主题党日活动,号召广大青年党员和学生党员要同唱红歌共宣誓词,采用药用植物摆出心目中最尊敬的党旗。

基层党建形式之二:爱要大声“说”出来

“十一”国庆前药学院党总支组织大广大教职工进行诗歌朗诵,将对祖国深深的爱大声“说”出来,在国庆节的背景下,真正让爱国主义思想愈加深刻。

基层党建形式之三:爱要大胆“演”出来

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药学院党总支召开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11月份,该总支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趣味党建知识竞赛活动”,在活动现场各参与党员通过“比划”,通过形式各异表演,让党建知识“活”起来。

二、让基层党建工作 “联”起来

为了进一步拓宽基层党建工作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党在各项工作的模范引领作用,药学院党总支积极进行党建工作全覆盖的模式探索,进行“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互联网”等联动模式的探索,积极探索党建活动新形式、新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特色,让基层党建工作 “联”起来。

积极推进“党建+教学”的联动,全面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青年教师代表院系参与6月份在河南郑州举办的课程思政专题学习会,并在药学院开展讨论,在《药事管理》、《药物化学》等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并在授课过程中佩戴党徽,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积极推进“党建+科研”的联动,以党建促科研,以科研促党建,实现党建和科研的共同发展。在院系考核标准中,将党员教师的科研工作积分与党建工作中教师的评优评先相结合,充分激发党员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促进药学院的科研和党建工作的发展。

积极推进“党建+互联网”的联动,在新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应用新的媒体形式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在互联网新媒体抖音平台建立“三全药学院”的账号,定时在该平台上发布党建工作相关微视频,积极展示党建活动风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让基层党建工作“强”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表明党的十九大后,将继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将成为贯穿党的建设体系的主题主线。

药学院党总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面开展从严治党,规范执行“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要求全体教职工党员要把党员身份“亮出来”,生活和工作中要主动佩戴党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在高校,党的建设历来与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伴随着从严治党的全面推进,高校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党总支通过开展 “立德树人”主题活动,增强全体教师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全体教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维。同时积极参与学校主办的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并获得决赛第四名的好成绩,在这一次次的党建活动中,党总支全体教职工思想政治建设的韧性和力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党员教职工的思想水平得到极大的增强,能够更好地投身于实践教学工作。

药学院党总支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形式和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